收缩

QQ在线客服

  • 在线咨询
  • 中为客服1
  • 中为客服2
  • 中为客服3
  • 中为客服4

QQ在线客服

  • 400-891-3318
  • 0755-84275866
  • 0755-84275899
  • 中为报告
  • 中为资讯
  • 中为数据
  • 企业名录
 深圳·北京·上海
中国最为专业的产业市场调查研究咨询机构
中为实力鉴证  咨询流程  公司资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中为商机 >  正文

多重利好因素,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来源:中为咨询www.zwzyzx.com 【日期:2016-02-19 16:23:33】【打印】【关闭】
(1)生态环保意识推动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内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水资源短缺等生态危机频发,已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近年来,国家在生态修复、环境治理领域投资加速明显,考虑当前政府和全社会在对抗生态恶化上的坚决态度以及持续的资金投入,行业景气度将持续提升。
 
(2)各级政府政策强有力支持,我国生态湿地保护力度将不断加大
 
“十一五”期间,我国生态湿地的修复和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生态湿地不得不面对生态退化趋势持续、湿地在土地利用竞争中处于劣势等严峻挑战,湿地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我国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制定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长期规划和分阶段实施规划,中央财政投入从“十一五”期间年均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约20亿元。2009年以来,每年中央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要强调湿地保护工作。目前除了湿地保护部门规章《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已有19个省份制定了省级湿地保护条例。《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年-2030年)确定湿地保护的总体目标为:到2030年,使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使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完成湿地恢复工程140.4万公顷,在全国范围内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2012年底,国家林业局在前期已开展的213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基础上,同意新增85处湿地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好草原和湿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2015年《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3)“海绵城市”建设浪潮带动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行业发展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此外,根据2014年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时间为三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未来,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行业将在“海绵城市”建设浪潮中,获得新一轮发展机遇。
 
(4)国家对水环境保护日益重视,水利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2011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指出:未来5-10年,我国要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该文件还指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根据《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2010年我国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为2,319.9亿元,据此计算,2011-202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64万亿元,投资额巨大。根据《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和2012年),在水利总投资中,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完成投资占比平均为3.04%,据此计算,2011至2020年全国水利投资中每年用于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平均将达到140.83亿元。其中,华东地区2011至2020年每年用于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平均将达到21.38亿元。
 
此外,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规划指出近期目标任务,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基本实现预防保护;远期目标,到2030年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实现全面预防保护。规划的出台表明了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水土保持的投资力度。
 
(5)创建“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为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1992年开始评选“国家园林城市”。根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相关要求,“国家园林城市”的申报城市在组织管理、规划设计、景观保护、绿化建设、园林建设、生态建设、市政建设等方面必须符合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标准。截至2013年,全国已有37个城市、37个县和14个镇分别被评定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园林城镇。
 
2004年12月,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生态园林城市”的申报城市必须是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除城市绿化要求之外,还在环保、节能等生态环境领域有很多控制性指标。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和园林绿化意识的逐步加强,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加入到创建“园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队伍中去,将有助于提升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投资增速。
 
(6)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发展将促进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的持续增长
 
截至2014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54.8%,与发达国家平均75%的城市化率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增加的城镇人口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管理者来说,不断发展提升城市园林的绿化水平,是维持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4年末我国城镇人口从2000年的4.59亿上升至2014年的7.49亿;到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城镇居民将增长到8亿至8.5亿人,在此期间约有近1亿左右的新增城镇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同时原有城市人口同样存在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根据住建部要求,202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要达到40平方米,以2020年中国8亿城镇居民的保守数字计算,将增加住房面积40亿平方米。住房需求的提升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也将提升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行业的市场空间。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挑战。近年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城市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持续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促进生态植被修复,为生态修复行业的发展提供的新的机会。
 
(7)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将缓解政府对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持续投入的资金瓶颈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相当比例的业务来自政府部门或者其所属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主体。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提出,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等;同时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的推广使用将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减轻政府的债务压力和资金瓶颈,有利于政府主导的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PPP模式与BT模式不同,长期投资回收稳定,可实现合作双赢。PPP模式是一种私人资本与政府资本合作模式,与传统BT模式不同,一般以股权资本设立项目公司来运作项目,这样既可以吸引长期资本入股,同时项目收益一般比较稳定,可进行项目融资,从而使公司隔离项目风险。同时,PPP模式还利用多重多方协议形式规范各方风险分配,确保合作资本方的地位平等与利益诉求。比如吸引长期资本要签订股权投资协议,吸引银行贷款要签订借款协议,成立项目公司要签订PPP合同,这些合同协议都对各股权与债权方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避免某方违约对其他方造成不利影响。相对于原有BT模式,政府从原有债务方转变为权益方,行政资源会更加向项目倾斜,以保证项目稳定的现金流。
本文地址:http://www.zwzyzx.com/show-349-185820-1.html
分享到:
相关资讯

合作媒体

定制出版

报告搜索

免责声明

  中为咨询所引述的资料是用于行业市场研究以及讨论和交流,并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是由相关机构提供。若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公司,我们将立即依据相关法律对文章进行删除或作相应处理。查看详细》》